标识 | 中文名:苯 英文名:Benzene 分子式:C6H6 分子量:78.11 |
理化性质 |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味。 |
主要用途:用作溶剂及合成苯的衍生物、香料、染料、塑料、医药、炸药、橡胶等。 |
熔点(℃):5.5 | 相对密度(水=1):0.88 |
沸点(℃):80.1 | 相对密度(空气=1):2.77 |
饱和蒸气压(kPa):13.33/26.1℃ |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 |
临界温度(℃):289.5 | 临界压力(MPa):4.92 |
燃烧热(kj/mol):3264.4 |
燃烧爆炸危险性 | 燃烧性:易燃 | 建规火险分级:甲 |
闪点(℃):-11 | 爆炸下限(v%):1.2 |
自燃温度(℃):560 | 爆炸上限(v%):8.0 |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稳定性:稳定 | 避免接触的条件: |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
禁忌物:强氧化剂 |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
包装与储运 | 危险性类别:第3.2类 中闪点易燃液体 |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7 | 包装类别:Ⅱ |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暴晒。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 |
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 接触限值:中国MAC:10mg/m3[皮] | 苏联MAC:5 mg/m3[皮] |
美国TWA:OSHA 1ppm,3.2 mg/m3;ACGIH 10 ppm,32 mg/m3 |
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
侵入途径: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
毒性:属中等毒类 LD50:3306mg/kg(大鼠经口);48 mg/kg(小鼠经皮) LC50:10000ppm 7小时(大鼠吸入) |
健康危害: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高浓度苯对造血系统的损害,引起慢性中毒。对皮肤、粘膜有刺激、致敏作用。可引起白血病。 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重者出现明显头痛、恶心、呕吐、神志模糊、知觉丧失、昏迷、抽搐等,可因呼吸中枢麻痹死亡。 慢性中毒:病人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皮肤损害及月经障碍。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确认为致癌物。 |
急救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及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就医。 |
食入:误服者给充分漱口、饮水,尽快洗胃。就医。 |
防护措施 |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应该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也可使用皮肤防护膜。 |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
泄露处置 | 疏散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露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露,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
| | | |
标识 | 中文名:甲苯 英文名:Methylbenzene ;Toluene 分子式:C7H8 分子量:92.14 CAS号:108-88-3 |
理化性质 |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苯的芳香气味。 |
主要用途:用于掺和汽油组成及作为生产甲苯衍生物、炸药、染料中间体、药物等的主要原料。 |
熔点(℃):-94.9 | 相对密度(水=1):0.87 |
沸点(℃):110.6 | 相对密度(空气=1):3.14 |
饱和蒸气压(kPa):4.89/30℃ |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苯、醇、醚等多种有机溶剂。 |
临界温度(℃):318.6 | 临界压力(MPa):4.11 |
燃烧热(kj/mol):3905.0 |
燃烧爆炸危险性 | 燃烧性:易燃 | 建规火险分级:甲 |
闪点(℃):4 | 爆炸下限(v%):1.2 |
自燃温度(℃):535 | 爆炸上限(v%):7.0 |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遇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稳定性:稳定 | 避免接触的条件 |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
禁忌物:强氧化剂 |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
包装与储运 | 危险性类别:第3.2类 中闪点易燃液体 |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7 | 包装类别:Ⅱ |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
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 接触限值:中国MAC:100mg/m3 | 苏联MAC:50 mg/m3 |
美国TWA:OSHA 200ppm,754 mg/m3;ACGIH 100ppm,337mg/m3 |
美国STEL:ACGIH 150 ppm,565 mg/m3 |
侵入途径: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
毒性:属低毒类 LD50:1000mg/kg(大鼠经口);12124mg/kg(兔经皮) LC50:5320ppm 8小时(小鼠吸入) |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长期作用可影响肝、肾功能。 急性中毒:病人有咳嗽、流泪、结膜充血等;重症者有幻觉、谵妄、神志不清等,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中毒:病人有神经衰弱综合征的表现,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
急救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及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就医。 |
食入:误服者给充分漱口、饮水,尽快洗胃。就医。 |
防护措施 |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也可使用皮肤防护膜。 |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
泄露处置 | 疏散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露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露,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
标识 | 中文名:1,4-二甲苯;对二甲苯 英文名:1,4-Xylene ;p-Xylene 分子式:C8H10 分子量:106.17 |
理化性质 |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 |
主要用途:作为合成聚酯纤维、树脂、涂料、染料和农药等的原料。 |
熔点(℃):13.3 | 相对密度(水=1):0.86 |
沸点(℃):138.4 | 相对密度(空气=1):3.66 |
饱和蒸气压(kPa):1.16/25℃ |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种有机溶剂。 |
临界温度(℃):343.1 | 临界压力(MPa):3.51 |
燃烧爆炸危险性 |
燃烧性:易燃 | 建规火险分级:甲 |
闪点(℃):25 | 爆炸下限(v%):1.1 |
自燃温度(℃):525 | 爆炸上限(v%):7.0 |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遇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稳定性:稳定 | 避免接触的条件 |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
禁忌物:强氧化剂 |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
包装与储运 | 危险性类别:第3.3类 高闪点易燃液体 |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7 | 包装类别: |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
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
接触限值:中国MAC:100mg/m3 | 苏联MAC:50 mg/m3 |
美国TWA:OSHA 100ppm,434 mg/m3;ACGIH 100ppm,434mg/m3 |
美国STEL:ACGIH 150 ppm,651 mg/m3 |
侵入途径: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
毒性:属低毒类 LD50:5000mg/kg(大鼠经口); LC50:4550ppm 4小时(大鼠吸入) |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长期作用可影响肝、肾功能。 急性中毒:病人有咳嗽、流泪、结膜充血等;重症者有幻觉、谵妄、神志不清等,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中毒:病人有神经衰弱综合征的表现,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
急救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及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就医。 |
食入:误服者给充分漱口、饮水,尽快洗胃。就医。 |
防护措施 |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
眼睛防护:高浓度蒸气接触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也可使用皮肤防护膜。 |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
泄露处置 | 疏散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露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露,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
标识 | 中文名:己烷;正己烷 英文名:n-Hexane;Hexyl hydride 分子式:C6H14 分子量:86.17 |
理化性质 |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 |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用作溶剂、化学试剂、涂料稀释剂、聚合反应的介质等。 |
熔点(℃):-95.6 | 相对密度(水=1):0.66 |
沸点(℃):68.7 | 相对密度(空气=1):2.97 |
饱和蒸气压(kPa):13.33/15.8℃ |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种有机溶剂。 |
临界温度(℃):234.8 | 临界压力(MPa):3.09 |
燃烧热(kj/mol):4159.1 |
燃烧爆炸危险性 |
燃烧性:易燃 | 建规火险分级:甲 |
闪点(℃):-25.5 | 爆炸下限(v%):1.2 |
自燃温度(℃):244 | 爆炸上限(v%):6.9 |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遇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稳定性:稳定 | 避免接触的条件 |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
禁忌物:强氧化剂。 |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
包装与储运 | 危险性类别:第3.1类 低闪点易燃液体 |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7 | 包装类别:Ⅱ |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若是储罐存放,储罐区域要有禁火标志和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
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
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 | 苏联MAC:300 mg/m3 |
美国TWA:OSHA 500ppm,1760 mg/m3;ACGIH 50ppm,176mg/m3 |
美国STEL:ACGIH 1000 ppm,2380mg/m3 |
侵入途径: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
毒性:属低毒类 LD50:28710mg/kg(大鼠经口) LC50: |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和皮肤粘膜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周围神经炎。 急性中毒:接触后出现出现头痛、头晕、恶心,重者引起神志丧失甚至死亡。对眼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慢性中毒: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发展成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进一步发展为两下肢无力,肌肉疼痛等。 |
急救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
食入:误服者给充分漱口、饮水,就医。 |
防护措施 |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带防毒面具。 |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
防护服:穿工作服。 |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
泄露处置 | 疏散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露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露,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
标识 | 中文名:丙酮;阿西通 英文名:Acetone 分子式:C3H6O 分子量:58.08 |
理化性质 |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
主要用途:是基本的有机原料和低沸点溶剂。 |
熔点(℃):-94.6 | 相对密度(水=1):0.80 |
沸点(℃):56.5 | 相对密度(空气=1):2.00 |
饱和蒸气压(kPa):53.32/39.5℃ |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种有机溶剂。 |
临界温度(℃):235.5 | 临界压力(MPa):4.72 |
燃烧热(kj/mol):1788.7 |
燃烧爆炸危险性 |
燃烧性:易燃 | 建规火险分级:甲 |
闪点(℃):-20 | 爆炸下限(v%):2.5 |
自燃温度(℃):465 | 爆炸上限(v%):13.0 |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遇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稳定性:稳定 | 避免接触的条件 |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碱。 |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
包装与储运 | 危险性类别:第3.1类 低闪点易燃液体 |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7 | 包装类别:Ⅱ |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
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
接触限值:中国MAC:400mg/m3 | 苏联MAC:200 mg/m3 |
美国TWA:OSHA 1000ppm,2380 mg/m3;ACGIH 750ppm,1780mg/m3 |
美国STEL:ACGIH 1000 ppm,2380mg/m3 |
侵入途径: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
毒性:属微毒类 LD50:5800mg/kg(大鼠经口);20000 mg/kg(兔经皮) LC50: |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容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高浓度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
急救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
食入: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
防护措施 |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防毒口罩。 |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
防护服:穿工作服。 |
手防护:高浓度接触时,戴防护手套。 |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
泄露处置 | 疏散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露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露,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
标识 | 中文名:三氧化二氮;亚硝酐 英文名:Nitrogen trioxide;Nitrous anhydride 分子式:N2O3 分子量:76.02 CAS号: RTECS号: UN编号:2421 危险货物编号:23011 IMDG规则页码:2164 |
理化性质 | 外观与性状:红棕色气体,低温时为深蓝色液体或固体。 |
主要用途: |
熔点(℃):-102 | 相对密度(水=1):1.45(0.27kPa) |
沸点(℃):-10(分解) | 相对密度(空气=1):1.45 |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溶于苯、四氯化碳、甲苯、氯仿、乙醚、酸、碱。 |
燃烧爆炸危险性 |
燃烧性:易燃 | 建规火险分级:甲 |
闪点(℃):无意义 | 爆炸下限(v%):无意义 |
引燃温度(℃):无意义 | 爆炸上限(v%):无意义 |
危险特性:本品不燃烧,但有强氧化性,与有机物可引起燃烧。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
燃烧(分解)产物:氮氧化物。 |
稳定性:不稳定 | 避免接触的条件 |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
禁忌物:易燃或可燃物、还原剂。 |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
包装与储运 | 危险性类别:第2.3类 有毒气体 |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6 | 包装类别: |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易燃、可燃物分开存放。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平时要注意检查容器是否有泄露现象。搬运时戴好钢瓶安全帽和防震橡皮圈,防止钢瓶碰撞、损坏。 |
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
接触限值:中国MAC:5mg[NO2]/m3 | 前苏联MAC:5 mg[NO2]/m3 |
美国TLV-TWA:未制订标准 |
美国TLV-STEL:未制定标准 |
侵入途径:吸入 |
毒性:LD50: LC50: |
健康危害:本品不稳定,遇热转变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进入呼吸道深部时,形成硝酸和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使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经过4—6小时或更长潜伏期,便出现肺水肿,抢救不及时可引起死亡。 慢性作用: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及慢性呼吸道炎症,个别病例出现肺水肿、纤维化。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
急救 | 皮肤接触: |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
食入: |
防护措施 |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
呼吸系统防护:作业工人应该佩戴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
防护服:穿防腐工作服。 |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
泄露处置 |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切断火源。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勿使泄露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喷雾状水稀释、溶解,通风对流,稀释扩散。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
标识 | 中文名:一氧化碳 英文名:Carbon monoxide 分子式:CO 分子量:28.01 |
理化性质 |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及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 |
熔点(℃):-199.1 | 相对密度(水=1):0.79 |
沸点(℃):-191.4 | 相对密度(空气=1):0.97 |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
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苯等多种有机溶剂。 |
临界温度(℃):-140.2 | 临界压力(MPa):3.50 |
燃烧爆炸危险性 |
燃烧性:易燃 | 建规火险分级:乙 |
闪点(℃):〈-50 | 爆炸下限(v%):12.5 |
自燃温度(℃):610 | 爆炸上限(v%):74.2 |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稳定性:稳定 | 避免接触的条件 |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
禁忌物:强氧化剂、碱类。 |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
包装与储运 | 危险性类别:第2.1类 易燃气体 |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4;40 | 包装类别: |
储运注意事项:易燃有毒的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
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
接触限值:中国MAC:30mg/m3 | 苏联MAC:20 mg/m3 |
美国TWA:OSHA 50ppm,57mg/m3;ACGIH 50ppm,57mg/m3 |
美国STEL:ACGIH 400 ppm,458mg/m3 |
侵入途径:吸入 |
毒性: LD50: LC50:1807 ppm4小时(大鼠吸入) |
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意识模糊,可有昏迷;重度患者昏迷不醒、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加、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等,深度中毒可致死。 慢性影响:长期反复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可致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 |
急救 | 皮肤接触: |
眼睛接触: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和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就医。 |
食入: |
防护措施 |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生产、生活用气必须分路。 |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
防护服:穿工作服。 |
手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
泄露处置 |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
标识 | 中文名:硫化氢 英文名:Hydrogen sulfide 分子式:H2S 分子量:34.08 |
理化性质 |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恶臭的气体。 |
主要用途:用于化学分析如鉴定金属离子。 |
熔点(℃):-85.5 | 相对密度(水=1):无资料 |
沸点(℃):-60.4 | 相对密度(空气=1):1.19 |
饱和蒸气压(kPa):2026.5/25.5℃ |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 |
临界温度(℃):100.4 | 临界压力(MPa):9.01 |
燃烧爆炸危险性 |
燃烧性:易燃 | 建规火险分级:甲 |
闪点(℃):〈-50 | 爆炸下限(v%):4.0 |
自燃温度(℃):260 | 爆炸上限(v%):46.0 |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硫。 |
稳定性:稳定 | 避免接触的条件 |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
禁忌物:强氧化剂、碱类。 |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雾状水、泡沫。 |
包装与储运 | 危险性类别:第2.1类 易燃气体 |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4;40 | 包装类别: |
储运注意事项:易燃有毒的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平时要注意检查容器是否有泄露现象。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
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
接触限值:中国MAC:10mg/m3 | 苏联MAC:10 mg/m3 |
美国TWA:OSHA 20ppm,28mg/m3[上限值];ACGIH 10ppm,14mg/m3 |
美国STEL:ACGIH 15 ppm,21mg/m3 |
侵入途径:吸入 经皮吸收 |
毒性: LD50: LC50:444 ppm(大鼠吸入) |
健康危害: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引起迅速窒息而死亡。当浓度为70—150 mg/m3时,可引起眼结膜炎、鼻炎、咽炎、气管炎;浓度为700 mg/m3时,可引起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浓度为1000 mg/m3以上时,可引起呼吸麻痹,迅速窒息而死亡。长期接触低浓度的硫化氢,引起神衰征候群及植物神经紊乱等症状。 |
急救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 |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就医。 |
食入: |
防护措施 |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 |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
泄露处置 |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注意收集并处理废水。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或使其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管路装止回装置以防溶液吸回。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
标识 | 中文名:二氧化硫;亚硝酸酐 英文名:Sulfur dioxide 分子式:SO2 分子量:64.06 |
理化性质 |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具有窒息性特臭。 |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硫酸和保险粉等。 |
熔点(℃):-75.5 | 相对密度(水=1):1.43 |
沸点(℃):-10 | 相对密度(空气=1):2.26 |
饱和蒸气压(kPa):338.42/21.1℃ |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 |
临界温度(℃):157.8 | 临界压力(MPa):7.87 |
燃烧爆炸危险性 |
燃烧性:助燃 | 建规火险分级:乙 |
闪点(℃):无意义 | 爆炸下限(v%):无意义 |
自燃温度(℃):无意义 | 爆炸上限(v%):无意义 |
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硫。 |
稳定性:稳定 | 避免接触的条件 |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
禁忌物:强还原剂、强氧化剂、易燃或可燃物。 |
灭火方法:不燃。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
包装与储运 | 危险性类别:第2.3类 有毒气体 |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6 | 包装类别: |
储运注意事项:不燃腐蚀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可燃物分开存放。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
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
接触限值:中国MAC:15mg/m3 | 苏联MAC:10 mg/m3 |
美国TWA:OSHA 5ppm,13mg/m3[上限值];ACGIH 2ppm,5.2mg/m3 |
美国STEL:ACGIH 5 ppm,13mg/m3 |
侵入途径:吸入 |
毒性:属中等毒类 LD50: LC50:2520 ppm 1小时(大鼠吸入) |
健康危害: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呼吸道及眼结膜刺激症状;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二氧化硫,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肺气肿等;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 |
急救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 |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
食入: |
防护措施 |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 |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
泄露处置 |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喷水雾减慢挥发(或扩散),但不要对泄露物或泄露点直接喷水。切断电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用一捉捕器使气体通过次氯酸钠溶液。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
标识 | 中文名:氨;氨气 英文名:Ammonia 分子式:NH3 分子量:17.03 CAS号:7664-41-7 RTECS号:BO6750000 UN编号:1005 危险货物编号:23003 IMDG规则页码:2104 |
理化性质 |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
主要用途:用作制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
熔点(℃):-77.7 | 相对密度(水=1):0.82/-79℃ |
沸点(℃):-33.5 | 相对密度(空气=1):0.6 |
饱和蒸气压(kPa):506.62/4.7℃ |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
临界温度(℃):132.5 | 临界压力(MPa):11.40 |
燃烧爆炸危险性 |
燃烧性:易燃 | 建规火险分级:乙 |
闪点(℃):无资料 | 爆炸下限(v%):15.7 |
自燃温度(℃):651 | 爆炸上限(v%):27.4 |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 |
稳定性:稳定 | 避免接触的条件 |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
禁忌物: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
包装与储运 | 危险性类别:第2.3类 有毒气体 |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6;32 | 包装类别: |
储运注意事项:易燃、腐蚀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卤素(氟、氯、溴)、酸类等分开存放。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槽车运送时要罐装适量,不可超压超量运输。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中途不得停驶。 |
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
接触限值:中国MAC:30mg/m3 | 苏联MAC:20 mg/m3 |
美国TWA:OSHA 50ppm,34mg/m3[上限值];ACGIH 25ppm,17mg/m3 |
美国STEL:ACGIH 35ppm,24mg/m3 |
侵入途径:吸入 |
毒性:属低毒类 LD50:350mg/kg(大鼠经口) LC50:2000ppm 4小时(大鼠吸入) |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引起化学性肺炎及灼伤。 急性中毒:轻度者表现为皮肤、粘膜的刺激反应,出现鼻炎、咽炎、气管及支气管炎;可有角膜及皮肤灼伤。重度者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呼吸道粘膜细胞脱落、气管阻塞而窒息,可有中毒性肺水肿和肝损伤。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如氨溅入眼内,可致晶体浑浊、角膜穿孔,甚至失明。 |
急救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立即就医。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
食入: |
防护措施 |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 |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带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
防护服:穿工作服。 |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
泄露处置 |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切断气源,高浓度泄露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也可以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储区(罐)最好设稀酸喷洒(雾)设施。 |
标识 | 中文名:甲苯-2,4-二异氰酸酯;2,4-二异氰酸甲苯酯 英文名:Toluene-2,4-diisocyanate;2,4-Tolylene diisocyanate 分子式:C9H6N2O2 分子量:174.16 CAS号:584-84-9 |
理化性质 | 外观与性状:无色到淡黄色透明液体。 |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生产泡沫塑料、涂料和用作化学试剂。 |
熔点(℃):13.2 | 相对密度(水=1):1.22 |
沸点(℃):118/1.33kPa | 相对密度(空气=1):6.0 |
饱和蒸气压(kPa):1.33/118℃ |
溶解性:溶于丙酮、醚。 |
燃烧爆炸危险性 |
燃烧性:可燃 | 建规火险分级:丙 |
闪点(℃):121 | 爆炸下限(v%):0.9 |
自燃温度(℃):无资料 | 爆炸上限(v%):9.5 |
危险特性:与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水或水蒸气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氰化氢。 |
稳定性:稳定 | 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接触潮湿空气。 |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
禁忌物:强氧化剂、水、醇类、胺类、酸类、强碱。 |
灭火方法:泡沫、砂土、干粉、二氧化碳。禁止使用酸碱灭火剂。 |
包装与储运 | 危险性类别:第6.1类 毒害品 |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14 | 包装类别:Ⅱ |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注意防潮和雨水浸入。应与氧化剂、酸类、实用化工原料分开存放。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
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
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 | 苏联MAC:未制定标准 |
美国TWA:OSHA 0.02ppm,0.14mg/m3[上限值];ACGIH 0.005ppm |
美国STEL:ACGIH 0.02ppm,0.14mg/m3 |
侵入途径: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
毒性:经口属低毒类 LD50:5800mg/kg(大鼠经口) LC50:14ppm 4小时(大鼠吸入) |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明显的刺激和致敏作用。高浓度接触直接损害呼吸道粘膜,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表现有咽喉干燥、剧咳、胸痛、呼吸困难等。重者缺氧紫绀、昏迷。可引起肺炎及肺水肿。蒸气和雾对眼睛有刺激性;液体进入眼内,可能引起角膜损伤。液体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口服能引起消化道的刺激和腐蚀。 慢性影响:反复接触本品,能引起过敏性哮喘。长期低浓度接触,呼吸功能可受到影响。 |
急救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 |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
食入: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
防护措施 |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
泄露处置 | 疏散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露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露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大量泄露,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