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
设为首页 | ||
站内搜索 | ||
网站申明 | ||
发布各类表面处理常识、基础知识等文章 | ||
您是第 857 个阅读者 |
smdsmd | |||||||
等级:功行圆满 文章:80 积分:752 注册:2007-09-26 |
氮化处理及相关技术 气体渗氮在1923年左右,由德国人Fry首度研究发展并加以工业化。由于经本法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例如钻头、螺丝攻、挤压模、压铸模、鍜压机用鍜造模、螺杆、连杆、曲轴、吸气及排气活门及齿轮凸轮等均有使用。
一、氮化用钢简介 传统的合金钢料中之铝、铬、钒及钼元素对渗氮甚有帮助。这些元素在渗氮温度中,与初生态的氮原子接触时,就生成安定的氮化物。尤其是钼元素,不仅作为生成氮化物元素,亦作为降低在渗氮温度时所发生的脆性。其它合金钢中的元素,如镍、铜、硅、锰等,对渗氮特性并无多大的帮助。一般而言,如果钢料中含有一种或多种的氮化物生成元素,氮化后的效果比较良好。其中铝是最强的氮化物元素,含有0.85~1.5%铝的渗氮结果最佳。在含铬的铬钢而言,如果有足够的含量,亦可得到很好的效果。但没有含合金的碳钢,因其生成的渗氮层很脆,容易剥落,不适合作为渗氮钢。 一般常用的渗氮钢有六种如下: (1)含铝元素的低合金钢(标准渗氮钢) (2)含铬元素的中碳低合金钢 SAE 4100,4300,5100,6100,8600,8700,9800系。 (3)热作模具钢(含约5%之铬) SAE H11 (SKD – 61)H12,H13 (4)肥粒铁及麻田散铁系不锈钢 SAE 400系 (5)奥斯田铁系不锈钢 SAE 300系 (6)析出硬化型不锈钢 17 - 4PH,17 – 7PH,A – 286等 含铝的标准渗氮钢,在氮化后虽可得到很高的硬度及高耐磨的表层,但其硬化层亦很脆。相反的,含铬的低合金钢硬度较低,但硬化层即比较有韧性,其表面亦有相当的耐磨性及耐束心性。因此选用材料时,宜注意材料之特征,充分利用其优点,俾符合零件之功能。至于工具钢如H11(SKD61)D2(SKD – 11),即有高表面硬度及高心部强度。 二、氮化处理技术: 调质后的零件,在渗氮处理前须澈底清洗干净,兹将包括清洗的渗氮工作程序分述如下: (1)渗氮前的零件表面清洗 大部分零件,可以使用气体去油法去油后立刻渗氮。但在渗氮前之最后加工方法若采用抛光、研磨、磨光等,即可能产生阻碍渗氮的表面层,致使渗氮后,氮化层不均匀或发生弯曲等缺陷。此时宜采用下列二种方法之一去除表面层。第一种方法在渗氮前首先以气体去油。然后使用氧化铝粉将表面作abrassive cleaning 。第二种方法即将表面加以磷酸皮膜处理(phosphate coating)。 (2)渗氮炉的排除空气 将被处理零件置于渗氮炉中,并将炉盖密封后即可加热,但加热至150℃以前须作炉内排除空气工作。 排除炉内的主要功用是防止氨气分解时与空气接触而发生爆炸性气体,及防止被处理物及支架的表面氧化。其所使用的气体即有氨气及氮气二种。 排除炉内空气的要领如下: (1)被处理零件装妥后将炉盖封好,开始通无水氨气,其流量尽量可能多。 (2)将加热炉之自动温度控制设定在150℃并开始加热(注意炉温不能高于150℃)。 (3)炉中之空气排除至10%以下,或排出之气体含90%以上之NH3时,再将炉温升高至渗氮温度。 (3)氨的分解率 渗氮是铺及其它合金元素与初生态的氮接触而进行,但初生态氮的产生,即因氨气与加热中的钢料接触时钢料本身成为触媒而促进氨之分解。 虽然在各种分解率的氨气下,皆可渗氮,但一般皆采用15~30%的分解率,并按渗氮所需厚度至少保持4~10小时,处理温度即保持在520℃左右。 (4)冷却 大部份的工业用渗氮炉皆具有热交换几,以期在渗氮工作完成后加以急速冷却加热炉及被处理零件。即渗氮完成后,将加热电源关闭,使炉温降低约50℃,然后将氨的流量增加一倍后开始启开热交换机。此时须注意观察接在排气管上玻璃瓶中,是否有气泡溢出,以确认炉内之正压。等候导入炉中的氨气安定后,即可减少氨的流量至保持炉中正压为止。当炉温下降至150℃以下时,即使用前面所述之排除炉内气体法,导入空气或氮气后方可启开炉盖。 三、气体氮化 ⑴气体氮化技术 气体氮化系于1923年由德国AF ry 所发表,将工件置于炉内,利NH3气直接输进500~550℃的氮化炉内,保持20~100小时,使NH3气分解为原子状态的(N)气与(H)气而进行渗氮处理,在使钢的表面产生耐磨、耐腐蚀之化合物层为主要目的,其厚度约为0.02~0.02m/m,其性质极硬Hv 1000~1200,又极脆,NH3之分解率视流量的大小与温度的高低而有所改变,流量愈大则分解度愈低,流量愈小则分解率愈高,温度愈高分解率愈高,温度愈低分解率亦愈低,NH3气在570℃时经热分解如下: NH3 →〔N〕Fe + 2/3 H2 经分解出来的N,随而扩散进入钢的表面形成。相的Fe2 - 3N气体渗氮,一般缺点为硬化层薄而氮化处理时间长。 气体氮化因分解NH3进行渗氮效率低,故一般均固定选用适用于氮化之钢种,如含有Al,Cr,Mo等氮化元素,否则氮化几无法进行,一般使用有JIS、SACM1新JIS、SACM645及SKD61以强韧化处理又称调质因Al,Cr,Mo等皆为提高变态点温度之元素,故淬火温度高,回火温度亦较普通之构造用合金钢高,此乃在氮化温度长时间加热之间,发生回火脆性,故预先施以调质强韧化处理。NH3气体氮化,因为时间长表面粗糙,硬而较脆不易研磨,而且时间长不经济,用于塑胶射出形机的送料管及螺旋杆的氮化。 ⑵气体氮化工艺 往氮化炉内不锈钢真空密封罐中通入氨气,加热到520℃,保持适当的时间,根据工件材质和渗层要求3-90小时不等,使渗氮工件表面获得含氮强化层,得到高硬度,高耐磨性,高疲劳极限和良好的耐磨性。 操作方法: 1.渗氮前的模具必须是先经过正火或调质处理过的工件。 2.先用汽油和酒精擦洗工件表面,不得有锈斑、油污、脏物存在。 3.装入炉内后,对称拧紧炉盖压紧螺栓。 4.将炉罐和炉盖进水口通入冷却水进行循环水冷。炉盖上管道外水套下端为进水,上端为 出水,炉罐单独进水,单独排水,炉盖所有水管可按低进高出原则串联,由一个口进水, 一个口排水。 5.升温前应先送氮气排气,排气时流量应比使用时大一倍以上。 排气10分钟后,将控温仪表设定到150℃,自动加热开关拨向开,边排气边加热,150℃保持2h排气,再将控温仪表设定到530℃,把氨气流量调小,保持炉内正压,排气口有较小气流向上的压力,当炉温升到530℃时,恒温恒流渗氮3-20h,再将氨气压力调大一点,让排气维持适中压力,渗氮4-70h,再将氨气压力调小,退氮1-2h,切断电源,停止加热,给少量氨气,使炉内维持正压,待炉温降到150℃以下方可停止供氨出炉。 四、液体氮化技术: 液体软氮化主要不同是在氮化层里之有Fe3Nε相,Fe4Nr相存在而不含Fe2Nξ相氮化物,ξ相化合物硬脆在氮化处理上是不良于韧性的氮化物,液体软氮化的方法是将被处理工件,先除锈,脱脂,预热后再置于氮化坩埚内,坩埚内是以TF – 1为主盐剂,被加温到560~600℃处理数分至数小时,依工件所受外力负荷大小,而决定氮化层深度,在处理中,必须在坩埚底部通入一支空气管以一定量之空气氮化盐剂分解为CN或CNO,渗透扩散至工作表面,使工件表面最外层化合物8~9%wt的N及少量的C及扩散层,氮原子扩散入α – Fe基地中使钢件更具耐疲劳性,氮化期间由于CNO之分解消耗,所以不断要在6~8小时处理中化验盐剂成份,以便调整空气量或加入新的盐剂。 液体软氮化处理用的材料为铁金属,氮化后的表面硬度以含有 Al,Cr,Mo,Ti元素者硬度较高,而其含金量愈多而氮化深度愈浅,如炭素钢Hv 350~650,不锈钢Hv 1000~1200,氮化钢Hv 800~1100。 液体软氮化适用于耐磨及耐疲劳等汽车零件,缝衣机、照相机等如气缸套处理,气门阀处理、活塞筒处理及不易变形的模具处。采用液体软氮化的国家,西欧各国、美国、苏俄、日本、台湾。 五、离子氮化技术 此一方法为将一工件放置于氮化炉内,预先将炉内抽成真空达10-2~10-3 Torr(㎜Hg)后导入N2气体或N2 + H2之混合气体,调整炉内达1~10 Torr,将炉体接上阳极,工件接上阴极,两极间通以数百伏之直流电压,此时炉内之N2气体则发生辉光放电成正离子,向工作表面移动,在瞬间阴极电压急剧下降,使正离子以高速冲向阴极表面,将动能转变为气能,使得工件去面温度得以上升,因氮离子的冲击后将工件表面打出Fe.C.O.等元素飞溅出来与氮离子结合成FeN,由此氮化铁逐渐被吸附在工件上而产生氮化作用,离子氮化在基本上是采用氮气,但若添加碳化氢系气体则可作离子软氮化处理,但一般统称离子氮化处理,工件表面氮气浓度可改变炉内充填的混合气体(N2 + H2)的分压比调节得之,纯离子氮化时,在工作表面得单相的r′(Fe4N)组织含N量在5.7~6.1%wt,厚层在10μn以内,此化合物层强韧而非多孔质层,不易脱落,由于氮化铁不断的被工件吸附并扩散至内部,由表面至内部的组织即为FeN → Fe2N → Fe3N→ Fe4N顺序变化,单相ε(Fe3N)含N量在5.7~11.0%wt,单相ξ(Fe2N)含N量在11.0~11.35%wt,离子氮化首先生成r相再添加碳化氢气系时使其变成ε相之化合物层与扩散层,由于扩散层的增加对疲劳强度的增加有很多助。而蚀性以ε相最佳。 离子氮化法与以往的靠分解氨气或使用氰化物来进行氮化的方法截然不同,作为一种全新的氮化方法,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精密仪器、挤压成型机、模具等许多领域,而且其应用范围仍在日益扩大。 离子氮化法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①由于离子氮化法不是依靠化学反应作用,而是利用离子化了的含氮气体进行氮化处理,所以工作环境十分清洁而无需防止公害的特别设备。因而,离子氮化法也被称作二十一世纪的“绿色”氮化法。 ②由于离子氮化法利用了离子化了的气体的溅射作用,因而与以往的氮化处理相比,可显着的缩短处理时间(离子渗氮的时间仅为普通气体渗氮时间的1/3~1/5)。 ③由于离子氮化法利用辉光放电直接对工件进行加热,也无需特别的加热和保温设备,且可以获得均匀的温度分布,与间接加热方式相比加热效率可提高2倍以上,达到节能效果(能源消耗仅为气体渗氮的40~70%)。 ④由于离子氮化是在真空中进行,因而可获得无氧化的加工表面,也不会损害被处理工件的表面光洁度。而且由于是在低温下进行处理,被处理工件的变形量极小,处理后无需再行加工,极适合于成品的处理。 ⑤通过调节氮、氢及其它(如碳、氧、硫等)气氛的比例,可自由地调节化合物层的相组成,从而获得预期的机械性能。 ⑥离子氮化从380℃起即可进行氮化处理,此外,对钛等特殊材料也可在850℃的高温下进行氮化处理,因而适应范围十分广泛。 ⑦由于离子氮化是在低气压下以离子注入的方式进行,因而耗气量极少(仅为气体渗氮的百分之几),可大大降低处理成本。 离子氮化处理的温度可从350℃开始,由于考虑到材质及其相关机械性质的选用处理时间可由数分钟以致于长时间的处理,本法与过去利用热分解方化学反应而氮化的处理法不同,本法系利用高离子能之故,过去认为难处理的不锈钢、钛、钴等材料也能简单的施以优秀的表面硬化处理。 软氮化热处理 为了缩短氮化周期,并使氮化工艺不受钢种的限制,在近年间在原氮化工艺基础上发展了软氮化和离子氮化两种新氮化工艺。 软氮化实质上是以渗氮为主的低温氮碳共渗,钢的氮原子渗入的同时,还有少量的碳原子渗入,其处理结果与一般气体氮化相比,渗层硬度较氮化低,脆性较小,故称为软氮化。 1、软氮化方法分为:气体软氮化、液体软氮化及固体软氮化三大类。目前国内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气体软氮化。气体软氮化是在含有活性氮、碳原子的气氛中进行低温氮、碳共渗,常用的共渗介质有尿素、甲酰胺、氨气和三乙醇胺,它们在软氮化温度下发生热分解反应,产生活性氮、碳原子。 活性氮、碳原子被工件表面吸收,通过扩散渗入工件表层,从而获得以氮为主的氮碳共渗层。 气体软氮化温度常用560-570℃,因该温度下氮化层硬度值最高。氮化时间常为2-3小时,因为超过2.5小时,随时间延长,氮化层深度增加很慢。 2、软氮化层组织和软氮化特点:钢经软氮化后,表面最外层可获得几微米至几十微米的白亮层,它是由ε相、γ`相和含氮的渗碳体Fe3(C,N)所组成,次层为的扩散层,它主要是由γ`相和ε相组成。 软氮化具有以下特点: (1)、处理温度低,时间短,工件变形小。 (2)、不受钢种限制,碳钢、低合金钢、工模具钢、不锈钢、铸铁及铁基粉未冶金材料均可进行软氮化处理。工件经软氮化后的表面硬度与氮化工艺及材料有关。 3、能显着地提高工件的疲劳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在干摩擦条件下还具有抗擦伤和抗咬合等性能。 4、由于软氮化层不存在脆性ξ相,故氮化层硬而具有一定的韧性,不容易剥落。 因此,目前生产中软氮化巳广泛应用于模具、量具、刀具(如:高速钢刀具)等、曲轴、齿轮、气缸套、机械结构件等耐磨工件的处理。 盐浴氮化渗碳 ⑴盐浴氮化盐、盐浴氮化活性恢复盐 也称无毒原料液体氮碳共渗,氮化盐浴温度为520~600℃,在热处理过程中无相变,硬化后工件的变形很小,更不会发生开裂现象。工件加工后的工件表面呈灰色,无氧化发黑现象,可用于处理需要在较高温度下耐磨的工件,如铝合金合金压铸模、型材挤压模、注塑机螺杆、顶针、排气阀杆等零部件。 ⑵盐浴渗碳盐、盐浴渗碳活性恢复盐 也称无毒原料液体碳氮共渗,盐浴温度在720℃左右,渗层厚度可在0.08~0.3mm方便地进行控制。淬火后,工件表面形成高硬度、高强度、高抗磨性的碳氮马氏体薄层,心部仍保持高的韧、塑性。适用于抗冲击负荷、抗磨损的零件的热处理,如小模数汽车、机床齿轮箱的传动齿轮、摩托车传动件、高速缝纫机的滑动摩擦件、自行车的轴碗与轴挡、注塑机的顶杆、碾米筛等以及大批量的薄板零件、耐磨、耐冲击的小五金件等。 氧氮共渗 当钢在渗氮的同时通入一些含氧的介质,即可实现其氧氮共渗处理。处理以后的工件兼有蒸汽处理我渗氮处理的共同优点。 1. 氧氮共渗的特点:氧氮共渗后渗层可分三个区,表面氧化膜,次表层氧化区和渗氮nitriding。表面氧化膜与次表层氧化区厚度相近,一般为2-4μm.氧氮共渗后形成多孔Fe3O4层具有良好的减摩擦性能、散热性能及抗粘着性能。 2. 氧氮共渗介质:氧氮共渗时一般用得较多的是不同浓度的氨水。氮原子向内扩散形成渗氮层,水分解形成氧原子向内扩散形成氧化层并在工件表面形成黑色氧化膜。 3. 氧氮共渗的主要用途: 氧氮共渗主要用于高速钢刀具的表面处理。共渗时的温度一般为540-590℃,时间通常为1-2小时。氨水浓度以25%-30%为宜。排气升温时通氨量应大些,以利于迅速排空炉内空气。共渗期间通氨量应适中,降温及扩散时应减少氨的滴入量。热处理炉可采用有1Cr18Ni9Ti不锈钢制成炉罐的井式氮化炉代用。炉罐应保护密封性(最好采用真空水冷橡胶密封)。炉顶应有一台密封循环风扇。炉内保持300-1000Pa的正压. 氮基气氛热处理 N2-CH3OH氮基气氛 N2-CH3OH是最具代表性的氮基气氛,可广泛地应用于保护加热和气体渗碳工艺。热力学上,当温度超过700℃进,甲醇按下式进行: CH3OH-→CO+2H2 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通过改变N2/CH3OH的比例来调整气氛的基本组成。 当按照40/6O的氢气/甲醇裂解气配制气氛时,炉气的基本组成分40/40/20(N2/H2/CO)型,因其与吸热式气氛的基本组成相似,也被称为合成吸热式气氛(Endomix)。其碳势控制方法、渗碳均匀性、参碳速度等方面与吸热式气氛相似。 用于制备氮基气氛的氮气纯度除某些特殊工艺要求高纯度外,N2-CH3OH型氮基气氛用于渗碳载气时,95%~99.5(体积分数)的氮气在相同的渗碳时间内,表面碳含量、渗层深度以及内氧化程度与高纯氮的效果是相似的。但在较低的工作温度时,随N2纯度的降低,气氛的恢复时间延长;并由于工作区内较高的甲烷含量,导致产生炭黑的趋势增加,尤其是在气氛流量较大的情况下。另一方面采用较底纯度的氮气时,富化气需要量增加。据报道,在密封箱式炉中渗碳时,当碳势为1%时,采用纯氮气情况下,天然气需要量在标准状态下为0.4m3/h;而采用纯度为95.5%的氮气时,则需要lm3/h的天然气。此外,从安全方面考虑,密封箱式多用炉采用前室和预冷室冲氮时,氮气中氧的体积分数应小于1%。鉴于上述因素,目前生产上采用的氮气纯度多在99.5%以上。 1.空气分离制氮技术 近20年来空气分离制氮技术取得了十分明显前进步。传统的空分制氮法是利用液氮和液氧具有不同蒸发温度的特点,采用将空气深冷液化,然后再分离的方式获得纯度很高的液氮。 变压吸附制氮(PSA)法是空分制氮技术的一大进步,其优点是设备大为减化,能耗明显减少,生产成本明显降低。我国经近十多年的努力,PSA制氮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分子筛制造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以提高其性能和寿命。 80年代由美国Dow Chemical Co.开发的膜分离制氮技术问世并获得应用。膜分离系统由几个分离的单元组成,每个单元装填有许多比人的头发还细的聚烯烃空心纤维,其分离原理是利用氧气和氮气不同的渗透性,典型的氮气纯度为95%~99.5%。膜分离技术的优点是能耗低、投资少、结构简单,并可对现有系统增加额外的单元以满足扩大生产的需求。 2.甲醇分解的研究 从热力学角度,在700℃以上,甲醇将全部分解成H2和CO,但实际情况是900℃以下,甲醇裂解气仍是非平衡气氛。当采用简单的往炉内直接滴入液态甲醇时,一旦滴入器结构或滴入位置不当,极易产生不均匀裂解,导致炭黑产生。尤其是在甲醇需求量较大时和炉内温度降低时,甚至连及时气化的程度都难以实现,根本无法保证N2和CH3OH的充分混合和气氛的精确控制。 国外在密封箱式多用炉上多采用专利结构的喷射器以保证均匀稳定的液体流量,并有利于甲醇的分解。喷射器的安装位置及伸入炉内的深度非常重要,理想的位置是置于靠近炉顶风扇处、伸入50~100mm。 先将甲醇低温蒸发,然后和N2按比例混合,在保持蒸气温度前提下通入火炉内是LINDBERG公司开发的称为“SATURATORS”的氮基气氛供给系统。该系统如图1所示,在蒸发器内甲醇温度给定时,氮气与甲醇蒸气的比例是一定的,而与通入蒸发器内的氮气流量以及流速无关。当蒸发器温度控制在39℃时,N2与甲醇裂解气的比例为40/60型,炉内气氛基本组成(体积分数)为CO20%、H240%、N240%。蒸发器内温度越高,炉内气氛中CO和H2的含量越高。 3.氮基气氛快速渗碳 渗碳气氛的碳传递系数与气氛中的pCO和ph2。的乘积成正比,根据这一原理,美国空气和化学公司提出了氮基气氛快速渗碳法。即在强渗期采用几乎100%的甲醇作载气,当工件表面合碳量达到气氛碳势设定值时,载气换以40/60型的N2-CH3OH气氛。据介绍,采用快速渗碳法时,渗碳周期可缩短lh,节约能源17%。 气氛与金属的化学反应 A.气氛与钢铁的化学反应 1. 氧化 2Fe+O2→2FeO Fe+H2O→FeO+H2 FeC+CO2→Fe+2CO 2. 还原 FeO+H2→Fe+H2O FeO+CO→Fe+O2 3. 渗碳 2CO→[C]+CO2 Fe+[C]→FeC CH4→[C]+2H2 4.渗氮 2NH3→2[N]+3H2 Fe+[N]→FeN B.各种气氛对金属的作用 氮气:在≥1000度时会与Cr,CO,Al.Ti反应 氢气:可使铜,镍,铁,钨还原。当氢气中的水含量达到百分之0.2—0.3时,会使钢脱碳 水:≥800度时,使铁、钢氧化脱碳,与铜不反应 一氧化碳:其还原性与氢气相似,可使钢渗碳 C.各类气氛对电阻组件的影响 镍铬丝,铁铬铝:含硫气氛对电阻丝有害 长轴氮化热处理 目前,国内一般细长轴(2—3m)的热处理变形量要求不大于0.03~0.05mm,按传统制造工艺是很难达到这个要求。经过对传统制造工艺流程和工艺进行改进和完善,使长轴最终氮化处理的变形量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1、 38CrMoAl长轴传统工艺流程和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氮化要求: a.硬度HV≥850,渗透度深度大于0.50mm,脆性级别1~2级; b.全长变形量≤0.05mm。 在38CrMoA长轴投产初期,仍按传统制造工艺流程拟定了工艺路线和热处理工艺。 工艺路线如下: 锻坯一退火一调质一粗车—稳定回火—粗车一精车一铣健槽一粗磨一氮化一精磨成活 热处理采用二段氮化工艺。 氮化后按GB/T43401—1999标准和GB/T9451—88标准检验,其结果如下: a.维氏硬度:表面:HV945;距表面0.05mm:HVl910;距表面0.60mm:HV348;中心硬度:HV294。 b.脆性级别测定用维氏负荷硬度计HV5000g,脆性级别为2级; c.检测轴全长变形量为3~4mm。 分析氮化后产生严重变形的原因,主要是加工工艺流程的工序安排采用传统方法是不合理的,其热处理工艺也有改进的余地。 2、 改进工艺流程的工序和热处理工艺 针对上述情况,查阅许多有关资料,长轴的制造工序和热处理工艺作了合理的设计,制订了新的工艺流程方案和热处理工艺措施。 在工序方面增加了稳定回火和加工键槽后配制假键,并对热处理氮化工艺作了一定的修改,由原来氮化炉炉冷至150℃出炉,改为炉冷至室温出炉。 改进后的加工工序如下: 锻坯一退火一调质一粗车一稳定回火一精车(Ⅰ)一铣键槽—稳定回火一精车(Ⅱ)一粗磨一配制假键一氮化一精磨成活 氮化后按GB/T43401-1999和GB/T9451—88检验,其结果如下: a.维氏硬度:表面:HV981;距表面0.05mm:HV938;距表面0.60mm:HV346;中心硬度HVl50g-292。 b.脆性级别测定用维氏负荷硬度计HV5000g,脆性级别为Ⅰ级; c. 检测轴全长变形量为0.02~0.03mm。 3、 结束语 在38CrMoAl长轴氮化处理工中,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制订出合理的工艺规程,并对工艺的实施严格控制,最终将氮化处理过程中的变形量控制在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信息来源:《热处理设备网》 收藏本页 更多相关内容
| ||||||
2008-11-16 |
黄贤拔肥根 | 2楼 | ||||||
等级:胸有成竹 文章:42 积分:74 注册:2008-11-28 |
铝合金的成份和热处理状态对在其表面生成的阳极氧化膜外观和性能影响很大。 | ||||||
2008-11-29 | |||||||
shin | 3楼 | ||||||
等级:已臻大成 文章:54 积分:73 注册:2011-03-28 |
现在用盐浴碳氮共渗的是不是居多啊 | ||||||
2011-08-06 | |||||||
| 与【氮化处理及相关技术】相关的内容 | |||||||||||
回复主题 返回主题 |
管理选项: 修复 | 锁定 | 提升 | 跟贴管理 | 删除 | 移动 | 设置总固顶 | 设置区固顶 | 奖励 | 惩罚 | ||
Copyright ©2003-2024 lich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表面工程在线服务网】 版权所有 | ||
———————— https://www.lichang.cn ‖ QQ: 1506922583 ‖ Email:———————— | ||